文保考古动态

2011/2/21 16:48:32 浏览:6894人次  

文物普查简介

第一次: 19575月—19588月,历时15个月,由湖北省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各地、县分头进行。先在葛店、华容两地试点,总结经验;再集中培训(利用暑假组织各区、乡教师60人进行现场教学);然后以培训人员为骨干,在各乡政府领导下,进行为期六天的集中普查。共发现革命纪念建筑遗址3处,古建筑24处,古文化遗址35处,古代墓葬11处,计73处。

第二次:198311月初至12月底,为期1个月。由黄冈地区文化局组织,黄冈博物馆牵头,抽调原鄂城县、黄冈、浠水等县市的文物干部30余人组成普查队伍,以乡镇为单位,除对原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外,新发现古文化遗址6处,古窑址6处,古墓葬4处,征集到石、陶、铜、铁、瓷、竹、木、玉、金银器和刺绣等流散文物215件,各类货币103件,古籍图书246册。

第三次:19896月至12月,为期6个月,为“文物补查”。由鄂州市博物馆全体考古专业人员会同各区、乡(镇)文化馆(站)干部30余人,对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3个区24个乡(镇)、112个村、392个自然村(组)进行补查工作,查出革命纪念建筑1处,古文化遗址9处,古城寨4处,古矿冶遗址1处,古墓葬47处,石刻2处,计64处。

第四次:200111月—20024月,为期5个月。由鄂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领导,市文体局组织,市博物馆负责普查的具体实施工作。此次共在全市范围内普查文物点163处,新发现文物点17处。

第五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20074月开始,2009年完成田野调查工作,预计201112月全面结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4月至9月,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和试点;

第二阶段:200710月至200912月,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普查数据资料边采集、边整理、边审核、边建档;

截止20095月,完成田野调查阶段的工作,共收录各类文物点485处(包括已消失的12处)。

第三阶段:20101月至201112月,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