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2023/8/14 11:15:30 浏览:2219人次  

市博物馆2023年考古研学活动圆满结束

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2023年8月9日至8月11日,鄂州市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开展了为期3天的考古研学活动。打开历史之门,破译文化密码,揭开考古学的神秘面纱!

 1天:揭秘考古工具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考古需要哪些工具吗?”8月9日上午,在鄂州市博物馆考古所李伟老师的带领下,15名穿上蓝色志愿马甲的同学们变身小小考古学家,开启了“考古夏令营”活动的第一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一些考古文博类纪录片中,大家会看到考古人员用各式各样的工具进行发掘工作。李伟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勘探和发掘所需的工具:如洛阳铲、手铲、刮面铲……还有RTK、无人机、相机等各种专业考古工具。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同学们了解了许多考古工具的使用方法,近距离感受和体验了考古的魅力。大家兴致勃勃与老师提问互动,获得了学校课堂外的考古知识,收获满满。今天的手工环节是“考古盲盒寻宝”。同学们一个个变身“考古队员”,拿起小铲子、小刷子,小心翼翼地进行“挖掘”,现场沉浸式体验文物的探寻过程。整个过程因期待而变得漫长,却又充满了成就感。在孩子们的努力下,各种各样的“宝贝”一一面世!





       第2天:化腐朽为神奇——文物修复
       文物修复是一门科学,深奥并且神秘。为了让青少年学生了解和体验博物馆文物修复知识,8月10日上午,鄂州市博物馆2023年考古夏令营第二课开启了!“同学们对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了解有多少呢?”文物修复师是负责对出现破损的文物进行修复的职业,文物修复师对文物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有着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社教老师通过纪录片引领孩子们走进文物历史,了解“择一事 终一生”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打开心中对文物、对历史、对匠人精神的那份追逐与渴望。今天课程的主题是:化腐朽为神奇——文物修复。社教老师以修复青铜器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文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及修复方法。大家也了解到无论利用现代材料、工艺,抑或借助数字信息技术,都不能改变文物的传统外形与特色,文物的修复也绝非单纯的修残补缺、正形归位、上色做旧等,文物修复的本质应是“翻译”而非“创作”,是“守旧”而非“辟新”,是“复原”而非“化妆”,是“守本固根”以护民族之魂。在文物修复手工互动体验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修复师”,沉浸式体验“文物”的修复过程。看着一件件损坏的文物仿制品变得完好如初,大家成就感满满,对文物历史的求知欲更为深厚,一颗颗探究文化、传承文明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第3天:考古人的艺术理想——文物绘图
       “有谁知道考古项目结束之后,下一步该做什么呢?”8月11日上午,社教老师以问题的方式开启了本次2023年“考古夏令营”的最后一堂课:考古人的艺术理想——文物绘图。考古田野发掘或调查完成后,要对发掘或调查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报告。除了认真严谨的科学收集资料、研究文献记载之外,还得对遗迹、遗物进行细致的绘图工作,这也是考古工作展开研究的基础。考古绘图是一项程序复杂的工作。考古绘图师需要通过实地勘测、细心观察、借助专业工具使用绘图技法,详实记录遗址面貌、文物器形、大小、纹饰、相对位置等原始信息。课堂上,社教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了解了什么是文物绘图,以及编写考古发掘报告和文物绘图的重要性。平凡的岗位上,正是这些默默付出的考古人员,推动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文物绘图需要的部分工具及其操作方法。考古绘图讲究客观、真实。把每一件文物的特点精确又直观地绘制出来,这是对考古绘图最基本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运用简单的绘图工具对文物进行绘制。





三天的考古研学课程即将结束,大家收获良多,感触颇深,纷纷写下感言:
刘菲特:“要学习考古人员坚持努力,永不放弃的精神!”朱敏嘉:“体会到了考古人员在考古时的细心和耐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朱敏嘉:“体会到了考古人员在考古时的细心和耐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龚一诺:“考古是一份困难的工作,更是一份需要拥有毅力的工作…经过这次培训,将来的考古工作者可能会多几名呢!”
熊致远:“发扬考古精神,永远要努力,坚持到底,总会有收获!”





       本次考古研学活动圆满结束,该活动不仅刷新了青少年学生对一线考古工作的认知,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沉浸式体验考古工作的机会。以文物赋能,让暑期研学更充实,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