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
科研
>>
科研成果
全部内容
按标题
按内容
按作者
按关键字
字体颜色:
选择颜色
黑 色
红 色
黄 色
绿 色
橙 色
紫 色
蓝 色
褐 色
墨 绿
深 蓝
赭 石
粉 绿
淡 绿
黄 灰
翠 绿
综 红
砖 红
淡 蓝
暗 红
玫瑰红
紫 红
桔 黄
军 黄
烟 灰
深 灰
灰 蓝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1989-201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部分记录)
发表日期:2011年4月11日 共有
6969
位读者读过此文
1989-201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部分记录)
序号
作者
名称
刊名
发表时间
1
熊寿昌
鄂州市博物馆馆藏古代货币
简述
《钱币研究文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9年7月
2
熊寿昌
就《西山古灵泉寺与佛教净土宗探徼》一文与作者商榷
《鄂州政协文史资料》1990第四辑
1990年10月
3
熊寿昌
画纹带佛兽镜质疑
《东南文化》1992年3-4期合刊
1992年
4
熊寿昌
论鄂城出土的“佛像镜”及其相关问题
《考古》1993年7期
1993年
5
徐劲松
六朝武昌城考古调查综述
《江汉考古》1993年2期
1993年
6
熊寿昌 熊亚云
论早期佛教造像南传东吴首先传入武昌
《东南文化》1994年1期
1994年
7
熊寿昌
汉三国时期武昌佛教文化遗存
《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4期
1995年
8
熊寿昌
“佛像镜”产地考
《文物考古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年9月
9
徐劲松
鄂州塘角头六朝墓整理收获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江汉考古》1997年2期
1997年
10
徐劲松 李桃元
鄂钢饮料厂一号墓的年代与墓主
湖北省考古学会论文集(三)
1998年
11
熊寿昌
鄂州古铜镜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与咨询》鄂州市政府3期
1998年
12
熊寿昌
简论早期佛教在孙吴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东南文化》1998年增刊
1998年
13
陈文学 冯务建
浅析长江中游湖北瓷文化的特点
湖北省考古学会论文集(三)
1998年
14
江立宗
鄂州古代铸镜中心认证
《鄂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1999年
15
冯务建
从出土铜镜看武昌青铜铸造规模
《鄂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1999年
16
熊寿昌
“透光镜”自然形成论
《鄂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1999年
17
徐国胜
鄂州出土纪年铜镜综述
《鄂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1999年
18
余 俊
也谈规矩镜-----兼论晷及博局
《鄂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1999年
19
何建萍
浅谈鄂州汉末六朝铜镜纹饰中的神话题材
《鄂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1999年
20
王春燕
青铜器定名刍议
《鄂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1999年
21
熊寿昌
“透光镜”问题的新发现
《东南文化》1999年5期
1999年
22
董亚巍
从古代青铜文物看中国机械加工的渊源
《鄂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1999年
23
董亚巍
“同范镜”及其相关问题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9年1期
1999年
24
董亚巍
中国南北气候差异对古代青铜镜铸造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问题
《东南文化》2期
1999年
25
徐劲松 李桃元
武汉黄陂滠口古墓与孙吴宗室墓葬
《长江文化》2000年1期
2000年
26
熊寿昌
论鄂城东吴孙将军墓与鄂钢饮料厂一号墓之墓主人身份及其相互关系
《东南文化》2000年9期
2000年
27
董亚巍
浅谈鄂州镜的塑与铸
《鄂州大学学报》2000年2期
2000年
28
董亚巍
论古代铜镜合金成分与镜体剖面几何形状的关系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0年2期
2000年
29
董亚巍
试论古代铜镜镜面凸起的成因及其相关问题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0年2期
2000年
30
董亚巍
试论镜钮的演变过程与镜体几何形状的制约关系
《全国第五届科技考古论文集》
2000年5月
31
董亚巍
从铅含量看古铜镜的铸造月份
《全国第五届科技考古论文集》
2000年5月
32
董亚巍
“鉴燧之齐”新见解
《全国第五届科技考古论文集》
2000年5月
33
徐劲松
试论大冶富民钱监的设置
《武汉金融》2001年11期
2001年
34
徐劲松 董亚巍 李桃元
盘龙城出土大口陶缸的性质及用途
《盘龙城考古发掘报告·附录8》文物出版社
2001年
35
熊寿昌
简论褚遂良的楷书在唐代书法中的过渡作用
《鄂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
2001年
36
赵宏伟 熊寿昌
柿蒂夔凤佛兽镜定名刍议
《文物世界》2001年10期
2001年
37
董亚巍
古钱币铸制技术中金属模及金属范的发展概略
《武汉金融》2001年11期
2001年
38
董亚巍
试论中国铜镜与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的关系
日本《古代学研究》2001年155期,
2001年12月
39
董亚巍
浅谈鄂州镜的塑与铸
日本《古代学研究》2001年155期,
2001年12月
40
董亚巍
论古代铜镜合金成分与镜体剖面几何形状的关系
日本《古代文化》2002年1期
2002年
41
董亚巍
古代“透光镜”产生“透光”的原理及其复制研究
《江汉考古》2002年3期
2002年
42
熊寿昌
张裕钊书黄孺人墓志铭两拓本之关系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鄂州大学学报》2003年2期
2003年
43
董亚巍
从汉代铜镜纹饰看圆规在制图中的应用
《江汉考古》2003年4期
2003年
44
董亚巍
浅谈鄂州出土铜镜与日本神兽镜的关系
《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4期
2003年
45
董亚巍
战国青铜剑的铸制技术及“削杀矢之齐”研究
《全国第六届科技考古论文集》
2003年8月
46
徐劲松 李桃元 董亚巍
盘龙城出土大口陶缸的模拟试验
《全国第六届科技考古论文集》
2003年8月
47
董亚巍 后德俊
从盘龙城发掘报告看商代范铸技术的科学性
《青铜文化研究》第三辑
2003年10月
48
董亚巍 李从明
规矩镜与博局镜议
《收藏家》2003年6期
2003年
49
董亚巍 郭永和
一面奇特的宝相花画纹带神兽镜
《收藏家》2003年10期
2003年
50
董亚巍 郭永和 李从明
从一枚环状乳画纹带神兽镜中看东王公、西王母、黄帝及伯牙的形像
《鄂州大学学报》2003年3期
2003年
51
董亚巍
鄂州镜铭与铸镜的几个问题
《鄂州大学学报》2003年4期
2003年
52
董亚巍 郭永和 李从明
再谈鄂州铸镜中心的塑铸分工
《武汉文博》2003年3期
2003年
53
王楚栋 董亚巍 王金华 李秀辉
周卫荣
中国古代石范铸钱模拟试验研究
《中国钱币》2003年1期
2003年
54
熊寿昌
铜镜收藏如何拨云见日
《中国艺术报》3版
2003年6月6日
55
熊寿昌
中国铜镜收藏之路走向何方
《中国文物报》6版
###########
56
熊寿昌
一位青铜镜收藏者的研究成果-读《中国东汉龙虎交媾镜》
《中国文物报》4版
###########
57
熊寿昌
铜镜作伪的种种手法
《中国艺术报》3版
2004年1月2日
58
熊寿昌
画纹带佛兽镜的相关问题
台湾《故宫文物月刊》2004年253期
2004年4月
59
董亚巍
论古代铜镜制模技术的三个历程
《收藏家》2004年2期
2004年
60
董亚巍
中国铜镜与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的文化比较
2004年
61
董亚巍 郭永和
浅淡中国古代金属货币的制造加工技术
《江汉考古》2004年4期
2004年
62
李从明 胡莎可
渔猎博戏镜浅析
《收藏家》2004年6期
2004年
63
李从明 郭永和
浅谈青铜器表面的垫片与支钉
《考古与文物》2004年增刊
2004年
64
黄锡全 冯务建
鄂州新出一件有铭铜戈
《文物》2004年8期
2004年
65
李清临 朱君孝 秦颍 王昌燧
董亚巍 龚长根
微量元素示踪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可行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年3期
2004年
66
徐劲松 谢世海 余夏红
六朝武昌城护城濠出土钱币及相关问题探讨
《武汉金融》2005年10期
2005年
67
董亚巍 江建
闽国“永隆通宝”钱范的制作工艺
《中国钱币》2005年3期
2005年
68
徐美华 董子俊
古镜中的同模镜
《收藏家》2005年2期
2005年
69
董亚巍
嘉兴元年镜的归属
《收藏家》
2005年
70
董亚巍 周卫荣
范铸法铸钱工艺演进变革内在因素探讨
《内蒙古金融研究》2005年2-3期
2005年
71
李迎华 董亚巍 周卫荣王昌燧
汉代铜范铸钱工艺及其模拟试验
《中国钱币》2005年2期
2005年
72
戴志强 周卫荣 施继龙 董亚巍 王昌燧
萧梁钱币铸造工艺与模拟实验
《中国钱币》2004年3期
2004年
73
施继龙 王昌燧 戴志强
董亚巍 周卫荣
萧梁钱范原料的矿物组成及其处理技术初探
《中国钱币》2004年3期
2004年
74
秦 颍 王昌燧
朱继平 董亚巍
龚长根
青铜器铅同位素指示意义的范铸实验研究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年第2期
2004年
75
董亚巍
“锡汞齐” 与“水银沁”镜
《青铜文化研究》第五辑
2004年
76
施继龙
董亚巍
周卫荣
王昌燧
萧梁钱范烧成温度的测试分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3期
2005年
77
施继龙 周卫荣 董亚巍 王昌燧 戴志强
六朝萧梁铸钱技术与艺术
《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凤凰出版社第一版
2005年5月
78
施继龙 周卫荣 董亚巍 王昌燧 戴志强
A simulativ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in-casting technique developed in the Liang Dynasty(502~557AD), China
会议:3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chaeometry(35th ISA), May 10-15th 2005, Beijing, China
2005年
79
秦颍 魏国锋 刘文齐 毛振伟 王昌燧 董亚巍
青铜器溶铅实验及有关问题初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第2期
2005年
80
施继龙 程立宪 周卫荣 董亚巍 王昌燧
六朝铸钱工艺的演变
《自然科學史研究》2006年4期
2006年
81
董亚巍 施继龙 周卫荣 戴志强 王昌燧
萧梁钱币铸造工艺模拟实验报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年第2期
2006年
82
周卫荣 董亚巍 万全文
王昌燧
中国青铜时代不存在失蜡法铸造工艺
《江汉考古》2006年2期
2006年
83
董亚巍
周卫荣 万全文
王昌燧 董卫剑
论中国古代的青铜范铸技术
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2006年第6期
2006年
84
董亚巍
周卫荣
万全文
潘路
王昌燧
论青铜范铸学鉴定古代青铜器
《文物科技研究》
2006年
85
董亚巍 万全文 周卫荣
潘路
王昌燧
越王勾践剑铸制工艺中的几个问题研究
《鉴藏》2006年4期
2006年
86
董亚巍
中国传统范铸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三秦出版社
2006年10月
87
周卫荣 董亚巍 万全文 王昌燧
失蜡工艺不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选择
《中国文物报》
2006年7月
88
徐劲松 谢四海 余夏红
汉三国错金银铜弩机制造技术初探
《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三秦出版社
2006年10月
89
董亚巍 周卫荣 马俊才 万全文 王昌燧
商周铜器纹饰技术的三个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1期
2007年
90
董亚巍
东周青铜剑铸制工艺研究
《鉴藏》2007年9期
2007年
91
周卫荣
董亚巍 万全文 王昌燧
再论“失蜡工艺不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选择”
《南方文物》2007年2期
2007年
92
南普恒 秦颍
李桃元 董亚巍
湖北盘龙城出土部分商代青铜器的铸造地分析
《文物》2008年8期
2008年
93
何薇 董亚巍
万全文 王昌燧
商前期斝的制模工艺研究
《江汉考古》2008年2期
2008年
94
董亚巍
随州擂鼓墩二号墓青铜器群铸制工艺的研究
《擂鼓墩二号墓发掘报告附录》
2008年11月
95
董亚巍
商早期斝的范铸模拟试验研究
《鉴藏》2008年24期
2008年
96
董亚巍
古代铜镜铸造技术
《收藏》2008年1期
2008年
97
董亚巍
潘路
万全文
周卫荣
马俊才
王昌燧
再探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
《中原文物》2008年1期
2008年
98
何薇 董亚巍 周卫荣 王昌燧
商前期青铜斝铸造工艺分析与模拟实验研究
《南方文物》2008年4期
2008年
99
董亚巍
商晚期圆形鼎的范铸模拟实验
《四川文物》2010年5期
2010年
100
董亚巍
西周早期圆形尊的范铸模拟实验
《中原文物》2010年1期
2010年
101
董亚巍
论商周青铜器纹饰中的几何造型及其规律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2期
2010年
102
董亚巍
东汉四神博局镜的制模思想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4期
2010年
103
董亚巍
春秋空首布模拟实验研究报告
《武汉金融》2011年12期
2010年
注:文章链接请点击“旧版回顾/研究成果”
0
投一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