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009年完成的模拟试验和科研项目回顾(部分) |
|
|
|
|
|
序号 |
开始时间 |
模拟试验和科研项目名称 |
合作单位(人) |
成果和意义 |
1 |
1996-10-20 |
古代范铸法串铸钱模拟实验 |
中国钱币博物馆周卫荣 |
验证了古代陶范铸钱工艺 |
2 |
2000-6-30 |
商代熔炼工艺研究项目及模拟实验 |
湖北省考古所后德俊、李桃元、陈贤一 |
证明了盘龙城出土的陶缶可以熔炼青铜(当时都认为不能熔炼) |
3 |
2001-8-20 |
古代青铜器的铜料来源试验 |
中国科技大学秦颖 |
为青铜器的铜料来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
4 |
2002-4-3 |
青铜范铸实验 |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系博士生朱继平 |
为青铜器的范铸工艺提供了许多科学依据 |
5 |
2002-10-9 |
铜范铸钱工艺技术模拟实验 |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李迎华 |
证明了铜范可以铸钱(当时学界有观点认为铜范不能铸钱) |
6 |
2002-10-13 |
石范铸钱工艺模拟实验 |
中国钱币学会、北京科技大学 |
证明了石范可以铸钱(当时学界有观点认为石范不能铸钱) |
7 |
2003-9-15 |
南朝萧梁公式女钱双面叠铸范铸钱的模拟实验 |
中国钱币学会、中国科技大学 |
证明了六朝双面叠铸范的工艺过程 |
8 |
2003-12-11 |
武帝上林三官陶范模拟实验 |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李迎华 |
证明了汉武帝上林三官铜范铸钱的工艺过程 |
9 |
2004-6-3 |
铅蒸气回收及作青铜标样的实验 |
中国科技大学秦颖教授及研究生罗武干 |
提取了铅蒸气为铅同位素在铜器中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
10 |
2004-7-22 |
锡汞齐镀青铜实验 |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姚智辉 |
证明了锡汞齐镀青铜器不可行(当时有观点认为可行) |
11 |
2004-10-9 |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铜焊焊接技术的模拟实验 |
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金普军 |
为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焊接技术提供依据 |
12 |
2004-11-20 |
春秋空首布陶范铸钱模拟实验 |
中国钱币博物馆周卫荣 |
证明了春秋空首布的范铸工艺 |
13 |
2005-2-20 |
战国青铜兵器纹饰的模拟实验研究 |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姚智辉 |
证明了锡作为装饰在东周青铜兵器上的应用 |
14 |
2005-3-19 |
砂型铸钱模拟实验 |
中国钱币博物馆周卫荣先生 和杨君先生及湖北钱币博物馆韩园女士及岳华先生 |
验证了《天工开物》中的记载 |
15 |
2005-3-28 |
铅蒸气收集实验 |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罗武干 |
进一步作试验为铅同位素判断铜料产地提供更多数据 |
16 |
2006-4-18 |
蚁鼻钱铜范模拟实验 |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樊小盼 |
证明了楚国蚁鼻钱是用铜范浇铸的并发现了最早的铜范碳化处理 |
17 |
2006-9-4 |
开元通宝母钱及翻砂铸钱实验 |
中国钱币博物馆 |
证明了唐代开元通宝母钱的铸制方法 |
18 |
2006-9-8 |
蚁鼻钱铜范铸钱工艺及唐代砂型铸钱工艺模拟实验 |
中国钱币博物馆周卫荣、杨君先生、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黄维 以及湖北钱币学会 |
为中国发明砂型铸造寻找更多依据 |
19 |
2006-10-11 |
商代早期斝的范铸工艺模拟实验 |
中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何薇 |
证明商代早期就采用了分型制模工艺 |
20 |
2008-3-3 |
西汉星云镜的范铸模拟试验 |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张少昀 |
证明西汉铜镜是采用机械造型的 制模方法 |
21 |
2008-5-13 |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圆簋、方座簋、伯格尊和商晚期圆鼎的范铸模拟试验 |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佘玲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樊小盼 |
证明了商周青铜器都是采用了机械造型的制模 方法 |
22 |
2008-7-17 |
铜镜表面富锡模拟实验 |
中国科技大学秦颖教授 |
证明了古铜镜表面没有经过镀锡 处理 |
23 |
2008-7-21 |
商晚期鼎及西周尊的范铸模拟实验 |
西北大学凌雪博士 |
证明了西周尊采用分型叠铸技术 |
24 |
2009-6-14 |
商晚期椭圆壶的范铸模拟试验 |
西北大学研究生陈有路 |
证明了椭圆形也可以采用机械造型 的方法制模 |
25 |
2009-6-30 |
春秋战国套铸马衔的范铸模拟实验 |
西北大学研究生陈有路、西北大学凌雪博士 |
证明了马衔是套铸而成的 |